编者按:当前,我校正在凝练“大学精神”,从我校一代代奋斗者的身上,追溯学校大学精神的源头活水,感受和总结一代代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庄关然,男,1944年2月出生,上海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曾先后任社科系(亦称工商管理系)主任、党总支书记10余年。196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本科,分配到原西北轻院工作,直至2004年退休。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先后给研究生和本专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自然辩证法概论》、《哲学》、《科技伦理学》、《企业文化》等多门课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参加过《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科技伦理学》、《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史》等10多本书的编著或编写,发表过多篇论文。与合作者一起,曾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人文社会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成果二等奖,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在系主任任期内,所在系被评为省高校“创佳”先进单位。1980-1981年,曾作为援藏教师到西藏民院从事教学。先后为咸阳市党政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自学青年进行过许多理论辅导。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1996年被选为咸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退休后,从事过教学、评估、督导等工作。
一说起“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办学历程,相信每一个陕科大人都不会陌生。这短短12个字,简明却真实地概括了澳门今晚上开什么特马60年来曲折艰难而奋斗不息的发展历程,在校园中广为流传。然而这一概括是怎么产生的?亲历者、老教授庄关然向我们讲述了“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 的凝练过程。
“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诞生始末
“2004年,学校开展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同年9年,学校成立了评建专家组,由7人组成,我作为组员之一,分工负责特色项目等指标。从此,开始了对我校特色的探索。”
谈起这段经历,庄老师心中有很特殊的情感。作为当时来校工作已近40年,对校史又比较熟悉、曾经去过北京轻工业学院旧址几次,还与北京轻院来的不少同志共事过的老教授,庄老师深感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在收集前期相关总结材料的基础上,他白天晚上都在不断思考琢磨。一天,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听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提法,令他豁然开朗,“我觉得这八个字的提法虽然常见,但是却很符合学校的发展中的实际经历,内涵更为充实和全面。”
2006年9月18日,学校专门召开了一次专题讨论会,由各院系、职能部门及负责评估工作的人员参加。在这次会议上,庄老师提出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是我校的鲜明特色这一论点,并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从纵向上,它贯穿于我校发展的全过程;从横向上,它反映在我校的各项工作中;从人和实践上,它表现在各级领导和师生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庄老师还提出:回顾我校的整个历史过程,可以概括为“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历史过程。因为这在全国院校中是很少见的,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一个家庭搬迁尚且很难,不要说一个大学了,而且还是两次搬迁;一次创业已经很不容易,三次创业更是难上加难,累上加累。”谈及此,庄老师现在仍然感慨颇深。
2006年12月,根据学校工作需要,庄老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出来,并在几天之内“交卷”。他经过苦心思考,于12月19日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是我校的鲜明特色》为题,写出了一篇约7000字的文章。文中这样总结:“综观我校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曲折历程,承受了比别的学校更多的磨难,然而,恰恰在这种坎坷中,磨练出了我们陕科大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优良校风。”
后来,学校在“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基础上,加上了‘一次划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二三’的提法,变得更为完整了。庄老师进一步解释说:“几年后,一次与时任副校长的张美云教授见面时,她告诉我,她在‘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提法基础上,建议加上了‘一次划转’。因为‘划转’是属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范畴,对我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说,‘转划’也是一种因变革带来的挑战,要积极适应这种新的变化。”
2007年,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进校评估前夕,全国一些评估专家应邀前来指导。他们在充分了解了学校近50年的发展历程,肯定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特色。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学校最后形成了“扎根西部、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动力转化为优质育人资源”的第一特色,并将“一次划转、两次搬迁、三次创业”的次序颠倒了过来,变成“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写入了最终的评估报告。
有一种精神,激荡着陕科大人的无悔奋斗
“其实,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三二一’是一种很朴实的概括,清晰、概况地说出了我校发展历史。”庄老师微一沉吟,继续说道,“但是在这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磨练出了我校一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优良传统,我认为这是学校最显著和最重要的特色。”
庄老师以自己所在的马列教研室和后来的社科系为例,“我们这里相当一批老师毕业于北大、人大、复旦、中山、南开等著名大学,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当时在咸阳,工作条件和现在没法比。我们一个系十几名老师,只有一间办公室统共才这么大——”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也就40平米,可是大家工作热情很高,备课、收集资料、撰写讲稿,经常是通宵达旦。因此,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和好评。”
除了兢兢业业地教书,老师们在科研方面也丝毫没有松懈。“那个时候,我们搞科研,经费很紧张!大家就是靠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和积累搞起来的!”这句话,庄老师反复提到了好几次。他还告诉我们,当时研究条件也不足,老师们常常要奔波于西安和咸阳之间,想方设法到省图书馆和兄弟院校去借阅。“我记得兄弟高校图书馆有一套《四库全书》,我们常跑去他们那里借阅。”
“但是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劲儿,越是艰苦,越是不服输,越是想要自强。”庄老师说得掷地有声。
1989年,在时任教研室主任徐少锦的带领下,以哲学组老师为主体所著的《科技伦理学》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被中国伦理学会会长评价为“这是一本开拓创新的著作”,并于1995年荣获全国高等学校首届社会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也将编撰《中国伦理大辞典》(唐宋元明部分)的任务,下达由西北轻院负责主编,并牵头组织西安交大、陕西师大、西北政法学院、空军导弹学院等院校联合完成。“当时,我负责各高校的联络工作。西北大学当时的校长、中国思想史大家张岂之先生还专门就此项工作给我写了一封信。可见,我们马列教研室的成果是得到了同行广泛的认同,受到了兄弟院校的尊重。”
原马列教研室和社科系的奋斗历程,正是陕科大人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一种精神和特色的缩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耳熟能详,并不新鲜,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这是贯穿于我们60年坎坷与奋斗历史中的活生生的东西,是流淌在陕科大人血液中实实在在的东西!这种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精神和延安精神在我校具体和生动的体现!”虽然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但是庄老师的总结仍然充满激情,令人不禁遥想他当年在讲台上的风采。
科大精神必将激励我们走好新的征程
“现在,学校的条件和面貌已今非昔比了。站在新校区的湖边,面对图书馆和周围美丽的景色,看着优美的校园,我的心情真的很激动,也非常欣慰。”庄老师深情地说。“回顾这1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我体会在‘三次创业’中,数‘第三次创业’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辉煌。它又一次使学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特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使这种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大发扬。”
庄老师表示,通过第三次创业的努力,现在学校“做大”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接下来主要是“做强”的问题。“或许可以把这一过程叫做‘第四次创业’,不过这次创业绝不比第三次创业容易,而是一个更加艰巨和漫长的过程。”他目光中充满了坚毅和希冀,“我相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这种力争上游、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和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的苦干行动相结合,成就了学校的过去,也必将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和辉煌的明天。陕科大人,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哪!”
访谈结束了,但是感动仍然在延续。庄关然教授严谨求是的师者风范,尤其是对学校发自内心的深情厚爱和殷殷关切,无不令人深深感受到老一辈陕科大人融入骨血的那种历经坎坷与奋斗的自强精神。
(核稿:崔楠 编辑:杜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