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强化战略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和底线思维,创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为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和终身发展奠好基、起好步。
强化战略思维,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学校站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谋划入学教育。引导新生坚定道路自信。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李志健以“致敬梦想,共赴未来”为题,向新生系统讲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五个特征,教育新生拥抱伟大时代,让青春的思想与时代同频。各学院组织新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新生深刻领悟人民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引导新生坚定文化自信。校团委邀请陕西历史博物馆五星级讲解员徐大卫做客“我的科大观”带领科大青年感受陕西文物魅力;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学院)举办“食遇中秋,共欢佳节”中秋系列文化活动;经济与管理学院组织开展“万‘柿’如意”中秋节慰问活动;阿尔斯特学院组织开展“喜迎中秋 欢度国庆”系列活动,通过文艺表演、对诗词、猜灯谜、DIY月饼等活动,带领新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引导新生厚植家国情怀。学工部将参观中国轻工业博物馆、校史馆作为入学教育必选项,让新生深入了解中国轻工业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和学校“三次创业、两次搬迁、一次划转”的奋斗与辉煌,引导新生了解世界、感知中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工程学院)邀请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面向新生作“热血铸军魂,责任与担当”的主题报告,引导新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强化系统思维,构建入学教育大格局。学校将入学教育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谋划“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育人主体更加多元。校内多部门联动,学工、网络思政、团委、教务等多部门与各二级学院共同研制《本科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并推动落实;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举办“轻工文化月”新生系列活动,邀请学术带头人、优秀校友代表共同为新生上好“入学第一课”;各学院利用迎新广泛开展新生家长见面会,家校合力助推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育人内容更加丰富。将入学教育划分为集中教育和系列专题教育两个阶段,覆盖新生入学后的整个学期;集中教育以“做‘三创两迁’精神新传人”为主题,贯穿迎接新生、开学典礼、军事训练各个环节;开展系列专题教育,涵盖校史校情、校纪校规、感恩与生命教育等7个模块、23个必选动作、14个自选动作,既有思政课、爱国课,也有安全课、心理课。育人形式更加新颖。采取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朋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前置入学教育,新生未入校先进班,累计建立入学教育课群12个,学校荣获2023年度全国易班优课“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强化精准思维,聚焦生活学习发展需求。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围绕05后新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准施策。聚焦应急救护教育。依托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落实“四化四提升”急救教育工作体系,将急救教育列入新生军训科目,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急救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4709名新生分批系统学习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和技能,“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在全校蔚然成风。聚焦学习与行为习惯养成。组织新生集中学习学生日常管理、学术行为规范、违纪违规处理等相关规定,开展以早餐不进教室、公共场所不吸烟、规范停放车辆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聚焦生涯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中心发挥职业规划师团队作用,面向新生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新生客观、全面认识自我,自主思考生涯规划;发挥学术骨干、青年教师作用,向新生讲清楚专业历史沿革、师资队伍、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澳门金牛版正版资料大全免费;发挥领导干部、辅导员作用,向新生系统阐释学校“三三三”人才培养输出目标。
强化底线思维,提升特殊群体适应能力。学校不断增强忧患意识,时刻盯紧新生中的特殊群体,着力防范化解风险。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新生群体。学生潜能发展中心(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扎实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做实做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个人及家庭”的五级心理工作网络防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引入专业医疗资源,为新生提供专业的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发挥朋辈辅导力量,做好重点新生心理帮扶,确保重点新生平稳健康。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群体。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前摸排新生情况开展精准资助,确保经济困难新生无忧入校、安心求学;依托阳光助学中心资助育人品牌,开展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力关爱提升计划,构建集“经济帮扶、能力提升、实践平台、关爱培育”于一体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关注特殊类型新生群体。学工部指导各学院重点关注新生中特异体质、特殊家庭、特殊心理新生群体,包含残障学生、离异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孤儿和有留守经历学生、服刑人员子女、性少数学生等特殊类型学生群体,深入细致摸排、全面准确掌握特殊类型新生情况,建立“一人一策”工作台账,组织专业力量开展针对性精准帮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为其长远发展筑牢安全底线。
(核稿:王兴东 编辑:刘倩)